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材料一中的“人民”主要指什么人?为什么说“唯财是举”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如何理解材料所说的1689年后“英国仍是君主国”?
(3)在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权利的认识。
(17分) 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结束。这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被誉为“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并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吸引了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游人如织,盛况空前。据统计,展览期间共有7000多万人次参观、2万场次文化演艺活动上演及一系列论坛的举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缓慢过程相比较,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主要是五个通商口岸)却于战后迅速畸形繁荣起来,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交通便利,又距丝﹑茶产地很近。因此,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在战后就开始将经济侵略的重心转向上海。自50年代中期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上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较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较早觉醒并进行伟大抗争的重要地区。
材料三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材料四 1910年,32岁的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发表科幻小说《新中国》(如图),他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浦东。在小说里,主人公陆云翔与妻子游历上海,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彬彬有礼,而街头的新生事物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更让陆云翔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梦幻一场。妻子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
——《百年世博梦》、上海金融网
材料五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下图即为其会徽与吉祥物。
(1)根据材料一,列出上海在鸦片战争后“畸形繁荣”的原因。(3分,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及其典型代表。(2分,任举一个代表即可。)
(2)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表格所列出的四个时间发生在上海的“中国人民较早觉醒并进行伟大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8分,每空1分。)
重大历史事件 |
最主要影响 |
|
1915年 |
||
1919年 |
||
1921年 |
||
1937年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国内因素。
(4)材料三中陆云翔的妻子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5)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上海世界博览会体现了哪些时代理念?(1分,不得照抄会徽与吉祥物下的解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材料四(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对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认识有何不同?
(2)从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上看,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指出材料四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4)以上4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段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3个小问,共12分)
曾经百年梦,今朝复兴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有几个代表性事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位置,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2002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经济的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文化标志、经济标志、科技标志。
(1)简述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2)中国加入WTO,既给中国带来机遇,又使中国面临挑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
(3)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也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繁荣。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与“与世界接轨”的表现。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依据材料,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
(2)材料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结合所学概要说明各政策实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