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离异 王安忆
小孩子的时间都是放大的,所以,在我们五年级的时候,看刚进校的新生,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幼稚了。在我们这所校舍十分紧张的小学里,教室都是一室多用。我们班级的一间,在中午散学后,就做了一年级生的饭厅。
总共大约有二十来名学生,中午家中无人,就在学校吃饭,由一名卫生老师,到里弄办的食堂打来饭和菜,分给他们。所谓卫生老师,就是学校医务室的一名医务员,粗通保健常识,主要用来应付学生紧急发生的事故,其实也要兼做一些杂活。这名老师年届中年,戴副眼镜,显然不是个干活利落的人,每每忙得汗流满面,眼镜落到鼻尖上,头发黏在腮上。尤其是分菜,眼睛没有准头,总是一碗多一碗少,再将多的舀给少的,少的又成多的了。终于分停当,她便袖手坐在讲台边上,监督小孩子们吃饭。小孩子们一律低了头,努力地扒饭,咀嚼,可怜他们连筷子都捏不牢呢,饭菜也不一定对他们的口味,但他们总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他们的定量吃下去,最终完成任务。
我们下了课后,总不急着回家,而是拥在窗口,看小孩子吃饭。然后,慢慢地,我们便潜进去帮着分菜分饭。那位老师对我们的擅自插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她不好派我们工,但我们的帮助很是有用,解决了她的困难。有一次,她主动从小孩子们的伙食中,取出一块面包让我们几个分食,表达对我们的感谢。于是,再渐渐地,我们得寸进尺地,开始给小孩子们喂饭。他们和我们显然要比和老师亲近,因我们没有老师的威仪,他们喊我们“大姐姐”,很依赖地望着我们,我们给这一个喂饭时,那一个还流露出妒意。所以,我们很忙乎,往往耽误了自己回家吃饭。
我们喂饭最多的是一名女生。她个子挺高,比同龄的男孩子几乎高出一头,皮肤特别白皙,长脸,尖下巴,短发,她显得有些大,属于那种从小就有淑女风范的女生。她吃饭最慢,而且勉强,就好像没有什么食欲似的,总也不能将她的那份吃完。给她喂饭也很困难,倒不是说她不听话,相反,她很合作,一勺饭送过去,她极力张大了嘴含进去,然后开始咀嚼。她咀嚼的过程很长,中途几次下咽,都难以完成。最后几乎是直着脖子将这一口东西吞下去,看了也叫人不忍。有几次我们没了耐心,放下她,照顾另一些孩子,这时候我们看见她的眼光,她用祈求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才知道她格外地需要我们。
在这漫长的喂饭过程中,我们会问她一些问题,她显然是想留住我们,生怕我们丢弃她,就很积极地回答我们。她说话的声音尖而细,就像唱歌的人用的假声,并且很急骤,有一点类似聋子听不见自己声音的说话,无法调节音高与频率。从此来看,她大约是很少开口说话、与人打交道的。本来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和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话题呢?可是不曾想,事情竟变得严肃了。好像是问到她的妈妈,她的回答忽然令人费解起来,似乎是,妈妈走了。走呢,也不是一般地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内容:她夜里被吵醒,有一具烟灰缸敲碎了另一件什么东西;还有一日,一名什么亲戚上门;再有,谁的哭泣。最终,有一日,她从幼儿园回家,那时,她在幼儿园的大班,路上,父亲对她说,妈妈走了。她说着这些的时候,嘴里始终含了一口饭,她几乎是带了一种急切的心情,尖着声音快快地说。当我们劝她慢些说时,或者咽下饭再说,她并不听,依然径直地说下去。然后,就有很细的泪珠沿着她秀气挺直的鼻梁,缓缓地流下来。饭已经全冷了,时间也不允许了,老师过来收走了碗碟,我们为她担心,下午要饿怎么办?她说不要紧,她有饼干,说着就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铝制饭盒,给我们看。饭盒上箍了牛皮筋,里边整齐地放了苏打饼干,满满一盒。她说是她父亲替她放的,我们看见了一双父亲的细心的手。她盖好饭盒,重新箍好,放回书包,走出了教室。那位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不要问她太多,她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为什么呢?”我们问。老师嗫嚅了几句,到底也没说出什么来,只是又叮嘱一句:“不要再问了。”
过了几日,是一个周末,下午没课,吃过午饭,家长们便将孩子接走了。于是,我们看见了她的父亲,一个也是苍白的、斯文的、忧郁的男人,没有一点笑容,却是温柔地将女儿抱到自行车后架上坐好,然后自己从前边跨过横梁,坐上车垫,骑走了。
(摘自《放大的时间》,略有删改)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在五年级的时候,看刚进校的幼稚新生,实在觉得可笑,他们吃饭时,虽然连筷子都捏不牢,但总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吃饭任务。 |
B.“我们”看见学校的卫生老师在分菜分饭时,忙得汗流满面,又难以分得均匀,看着孩子们祈求的目光,于是“我们”潜进去帮着分菜分饭。 |
C.“我们”帮助卫生老师给新来的学生分菜分饭,后来又给这群孩子喂饭,这一切都得到了卫生老师的默许,而“我们”自己也乐此不疲。 |
D.“我们”在与那个父母离异的女生交谈时,她说到她的妈妈,嘴里始终含了一口饭,尖着声音快快地说,这表明她想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 |
E.小说角度新颖,以一个大孩子的眼光来写一群幼稚新生的吃午饭情况,写出了他们的可爱,尤其那个父母离异的女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说首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中父母离异的女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去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沈鹏
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近代改革方块字的构想,出于可贵的勇气,逐渐被时代否定。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将与时俱增。
问题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基础。字体是书体的根基,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汉字最基本的功用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一体。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中国文字的“意美”,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汉字的多义性、不确定性,蕴含着本民族的美感。时下网络流行大量的新词语,肯定有许多词语生命力不足,转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学底蕴。20世纪50年代初期,很重视语言的纯洁性,单为一个“搞”字引起不少争议,后来“搞”站住脚了,属中性,但用于“搞笑”“恶搞”还有点味儿,恐怕不会用于诗词、美文。当前对待网络语言,赶时髦者多,以严肃态度进行自由讨论者极少见。不要怕“保守”或“激进”,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裁定。
“音美”与“形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耳、目所接受。“音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其余各种文体倘内含节律、音韵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赏。至于“形美”,与“意美” “音美”一样,也是汉字本身所具备,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其集中的体现当然是书法了。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选自2011年3月1日《中国艺术报》,有删节)关于汉字的“三美”,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字“三美”之说源自鲁迅,他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
B.“意美”,指的是汉字因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含着本民族的美感。 |
C.“音美”,指的是传统诗、词、歌曲、戏剧里面的文字在节律、音韵方面所带给人们的听觉方面的美。 |
D.“形美”,指的是汉字本身所独自具备的而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不断丰富了的带给人们的视觉之美。 |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出“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的一项是
A.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 |
B.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 |
C.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 |
D.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
根据本文的内容,解释标题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
寻找目击证人
陈凤群
警察同志,我被打劫了!女人一进门,便抛过来一句话。
女人瑟瑟地坐到我的面前,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盛满遭劫了的惊觫。歹徒抢走了我身上所有钱物,还企图劫持强奸我!看,我挣脱时被剐了一刀!女人撸起衣袖,给我看她手臂上的刀伤。伤口有一指多长,红红的划痕血迹斑斑。
处理好伤口后,我对女人温言软语一番。在我安抚下,女人断断续续讲述了遭劫的过程。
女人是附近梅园工业园区一家制衣厂工人,这天晚上临时加班,九点钟下班行至福惠路时被一个蒙面歹徒洗劫了。
从警校毕业来到这个五里岗警区工作三个月了,这是我接到的第一单报案,心里有些兴奋有些紧张。三个月来天天在警区猫着没有用武之地,都快把我憋疯了。录完口供后,我跟女人要了联系电话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急匆匆赶到案发地点勘察现场。
这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地段。福惠路接壤洛城城区和梅园工业园区,是梅园工业园区员工来往洛城的必经之路。女人上个月才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在洛城租了房子,每天往返园区和出租屋之间。福惠路没有电子监控,附近住的都是一些在洛城工作的低薪阶层。女人说福惠路偏僻,晚上过了九点就很少人走动了。园区晚上极少加班,没想这次临时加班就出事了。我来回巡视着路面,脑海跳动着女人说的这些话,试图发现什么遗漏。几个来回后,我失望了。这条一百来米长的福惠路在曛黄的路灯下一览无遗,根本找不到女人说的挣扎中被歹徒扯断的白色珍珠项链。我心里很懊恼。这是一个反侦察能力很强的对手,对园区很熟悉早就伺机了这次打劫,做案后把路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遗留下一颗珍珠,连块纸屑都没有。望着一览无遗的福惠路,我的心渐渐收紧了。五里岗警区是“治安模范警区”,何况这是我接的第一个案子,得拿出成绩让大伙瞧瞧啊!
现场找不到任何线索,只有寻找目击证人了。女人说那晚只是她一人在福惠路没有他人走动,但园区门前驻扎着流动商贩卖快餐、水果什么的,不少员工下班后喜欢往小摊跑,那晚光顾小摊的员工中说不定就有目击者。
次日一早,我来到梅园工业园区,跟各厂区厂长沟通案情。
歹徒竟然这么猖狂在我们园区门前作案,在我们眼皮底下打劫我们的员工!我们一定尽全力配合警察同志调查案情!听了我的汇报,厂长们神色凝重,说马上召开员工大会,寻找目击证人。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了。整个园区两千多名员工,竟然没有一名员工注意到那晚有人打劫!
梅园工业园区没有目击者,我把目标转向福惠路一带的住户。苍茫夜色,说不定哪扇窗有双眼睛哪扇门有个身影无意间就瞥见了打劫。
是晚,我早早扒拉完饭就急匆匆赶往福惠路,挨家打听。四十五户走下来,已经十二点了,夜沉沉。我的心情也沉得如这黑黢黢的夜空,别提有多气馁了。女人遭劫的时间正是万家灯火时,然而这四十五户人家都说不知道没看见。
从福惠路一带住宅区寻找目击证人没指望了,我唯有在这个被打劫的女人身上寻找线索了。第二天上班,我翻出女人的口供,反反复复地听,希望能捕捉到被我疏忽的哪个细枝末节。可是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也没发现蛛丝马迹。我找来女人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女人关机了。我一个电话拨到女人就职的那家制衣厂,被告知女人没来上班。一个问号在心里扩大,我坐不住了,决定上女人出租屋一趟。
房东是个五十开外的胖女人,听了我的来历后很惋惜地告诉我女人半小时前就退租了,说女人到洛城公墓去了。我来不及说声“谢谢”,骑上摩托风驰电掣般赶往公墓。
女人对我的到来很平静,不惊不诧,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找到这儿。燃尽最后一张冥钱后,女人开口了:里面的人是我丈夫。五年前,丈夫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一天晚上,丈夫到福惠路散步遇上了打劫,一个蒙面歹徒劫持了两名女工意图强奸,是树丛的抖动惊觉了丈夫。丈夫和歹徒进行了搏斗,歹徒捅了丈夫一刀后仓皇逃离现场。等到工友们闻讯赶来时,丈夫已经不行了。梅园工业园区给丈夫开了追悼会,把丈夫葬在了洛城公墓。每年的清明我都要不远万里赶来给丈夫上一炷香。第一年,坟前摆了很多花。丈夫乐善好施,我知道是丈夫生前帮助过的工友和那两名女工来过。第二年,坟前的鲜花零零星星的。我想是那两名女工献祭的吧。第三年,坟前没有花。我想大家都很忙吧抽不出时间。第四年,坟前没有花。第五年,坟前没有花。长眠异乡,一年到头,没有人来看丈夫一眼啊!丈夫该多么孤单啊!我来到洛城来到梅园工业园区打工,问了许多员工,竟然没有人知道五年前发生在福惠路打劫的事,于是我导演了这场打劫,希望唤起一些人的记忆,可是情形让我失望了。女人幽幽说完,回头看了我一眼,警察同志,我报的是假案。从你站在我面前那刻,我就知道你已经破案了。好了,我可以跟你走了。
看着女人美丽的大眼睛泪光莹动,我说,你走吧,回去好好生活!搁下这句话,我大踏步走下山去。
你知道我被打劫那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感──恩──节——
风中,传来女人的话……
(选自《黄河文学》2010年第3期,有删改)请分析小说题目“寻找目击证人”的含义。
小说中两次写到了女人的眼睛,请分析这两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请分析“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也没有发现蛛丝马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划线的句子说“希望唤起一些人的记忆”,这“记忆”包含哪些内容?请作简要分析。
对于女人这种唤起他人记忆的方式,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表示反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泥土与珍珠
林希
诗人鲁藜已经去世多年,他留下的许多诗篇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宝库,其中《泥土》一诗,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更成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生活理想。
《泥土》一诗,只有4句,“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字字珠玑,赞美了人生的最高理想,歌颂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许多人将这4句诗奉为人生的崇高信仰,充分证明了这4句诗思想、情感内涵的无限丰富。
只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珍珠和泥土的比重已经越来越被物质诱惑所颠覆,泥土的人生理想早就被不少人所摈弃。在有些人那里,人生的最高理想再不是让众人把你踏成一条道路,而是出人头地,做首富,居高位,住别墅,开名车,喝名酒,等等等等。就连“泥土”们想的也是有一天会变成珍珠,从此再不和泥土打交道了。
这些年,泥土变珍珠的事例屡见不鲜。然而无法改变的事实却是,泥土永远是生活的主流,而珍珠一旦背离了泥土,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光彩。
泥土也罢,珍珠也罢,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感觉,只要你的自我感觉不伤害他人,谁也无权干涉。但是,这里又是一个但是,只有文学却只能属于泥土,文学一旦选择珍珠,它就必然要失去艺术生命。也许在社会浮躁期,一些装扮成珍珠的东西会一时得宠于时尚,只是一旦社会恢复理性,那些名噪一时的珍珠们,立即就会变成垃圾。
最近一位诗人因获奖受到网络争议,网友们质疑这位诗人的身份,进而怀疑评奖有失公平,只是也有人问,官员何以就不能写诗呢,更有人质问,质疑评奖不公,你又能提出什么证据呢?一切的讥讽都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评价一位作家的作品,关键在于看他的情感世界,过去说是看他是为什么人写的,或者说是他在歌唱什么和为什么人歌唱。
评价这位诗人的作品,我们没有能力胜任。离开特定的诗人对象,纵观当今诗坛,确实一些诗人的作品抒发的不是泥土情怀,一些诗人自作多情地扮做一颗珍珠,在那里忸怩作态地做珍珠状,许多诗篇只抒发小男小女式的悲情,或者做自虐式的灵魂挣扎。当今诗歌作品失去读者,是因为一些诗人背离了诗歌艺术的崇高和美丽,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会接受萎靡和污秽。
文学一旦陷入珍珠情结,自然就不再有一丝艺术力量,就只能在网络上任其笑骂,中国文学历史上那些不可替代的名篇,何以就没有人敢如何轻慢,就因为这些作品中永远的泥土情结,鲁迅也遭到过恶意轻慢,但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保卫鲁迅。
文学界、文化界确实正在发生情感蜕变,一些人背离泥土出身,做出珍珠状,为自己谋求地位。此中也有洋珍珠和土珍珠之别,洋珍珠们玩洋腔,作洋秀,以得西人真传行世;土珍珠则不时做出大师状,居高临下自命不凡地自我陶醉。其实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心浮躁,只有泥土才最显珍贵,珍珠早就可以克隆了,泥土却永远真诚地孕育万物。
还是诗人鲁藜的名篇:“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下列对文中“泥土与珍珠”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泥土是低微的物质,珍珠是贵重的宝贝。 |
B.泥土代表乡土文学,珍珠代表高雅文学。 |
C.泥土情怀不是艺术,珍珠情结不是文学。 |
D.泥土永远孕育万物,珍珠可以有真有假。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物质诱惑使泥土的人生理想早就为人们所摈弃,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改变,连“泥土们”都想变成珍珠。 |
B.诗歌《泥土》肯定了甘于平凡和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赞美了人生的最高理想,歌颂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成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生活理想。 |
C.虽然有不少泥土变成了珍珠,但是,泥土永远是体力劳动者生活的主流,而珍珠一旦背离了泥土,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光彩。 |
D.文学尽管需要从泥土中发现珍珠,但文学需要植根于泥土。虽然那些克隆出来的所谓“珍珠”一时抢人眼球,但毕竟失去了艺术生命。 |
作者认为当今诗歌作品失去读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想象鸟鸣的幸福曾柱
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
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一粒粒细小的鸟鸣,像赤脚农夫在软软的耕地上撒种时脱手而出的种籽,唤醒牛马,唤醒村庄,唤醒道路,唤醒树林,唤醒房屋。
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记得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国画简墨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震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选自《散文选刊》)用“一粒粒”来修饰鸟鸣声,别有趣味,请说说“一粒粒”写出了鸟鸣声怎样的特点?
“鸟声是树的花朵”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该怎样理解?
开头一段作者说“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想像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怎样理解这句话?
此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表达了对质朴、清新的生活的向往,言语间流露出对城市那种忙碌逐利生活的淡淡的厌倦。 |
B.本文主要笔墨写鸟鸣,通过写鸟鸣的美妙,提醒人们要保护鸟类,保护自然。 |
C.“鸟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是指单纯、细小的鸟声总能够传达出一种欢愉,一份生动。 |
D.作者认为在城市蛰居的人们比不上一只土拨鼠快乐,因为蛰居在城市,缺乏自由,而土拨鼠却是自由自在的。 |
E.本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想象丰富,语言华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当网领衔B2C网购主战场
10年前,坐拥上千万美金风头的旌旗网、书生之家、8848等数百家B2C网站,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或成为先烈,或被外资并购,而同样是lO年前起步的当当网,则不仅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成为硕果仅存并实现规模盈利的B2C网站,而且已经在方兴未艾的百货网上零售领域处于领跑位置。
如果说太多的B2C先驱之所以成为先烈是源于烧钱太多,当当网之所以能有今日规模,则与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永远都留有“过冬的钱”这一谨慎的经营策略有关。尽管略显谨慎和保守,但过去十年间,不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当当网依然保持着每年超过100%的营收增长。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当当网连年100%的增速?李国庆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新顾客的增长。今年来,当当网仅新增顾客就超过了一千万人,每月新增顾客的订单可占到销售额的20%,新顾客增长幅度达到120%。靠新顾客的拉动,当当网图书销售今年来增速达到了120%,而百货销售的增速则达到了180%。CNNIN数据显示,在网络购物渗透率、首选用户市场份额、网站品牌认知度及购物网站忠诚度等指标上,当当网在B2C类购物网站中均遥遥领先于卓越亚马逊、京都商城、红孩子等B2C网站。
尼尔森日前进行的调研也显示,中国网民对于购物网站的无提示认知和总体提示的认知情况中,当当网分别以54%和93%位列B2C购物网站首位。尼尔森还发现,过去三个月里浏览过当当网的被访者比例达到48%,过去一年里使用过当当网的B2C用户比例达到38%,而经常使用当当网的用户比例也达到26%,上述三项指标均位列B2C市场之首。
市场人士认为,品牌信任感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和购物习惯。用户只会记住最好的一个网站,很难记住第二、第三个网站。当当网发展到今天,最有价值的就是做成了一个低价、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网购品牌。品牌效应已成为当当网牢牢抓住海量用户并不断吸引新用户的关键所在,也为其急速的规模扩张夯实了基础。
历经十年,B2C网站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到一个朴素的真理:商业发展的逻辑一定是先有好产品、好应用和好的用户体验,再有大流量和多用户,再有好的商业模式和营收。用户体验做得好的公司,爆发点可能会靠后,但爆发期会更长,爆发力会更大。
当当网就是一个例子。多年间,当当网一直致力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在保证正品低价和商品种类多样化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用户体验的革命性工具,如个性化推荐、当当用户评论和畅销榜、在线读书频道、手机当当网、自助式退换货服务、订单跟踪查询系统,如此等等。
同样是出于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当当网过去一直在物流网络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构建上着力甚勤。目前当当网已拥有在全国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五大物流中心,货到付款快递服务体系可覆盖全国1238个地区、近800个城市,每日处理订单超过10万单,每日快递包裹达30万~40万件。
当当网还从很多细节着眼来改善用户体验。例如,当当的快递公司都会随身带足零钱,以便用户找零之需;再例如,一旦发现某商品价格比传统卖场还高,商品部就会将该商品下架或进行降价。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正因为发掘和满足了用户零碎的购物需求,将分散的用户需求聚合起来,当当网才得以发掘出一个真正的长尾市场,并由此带动了营收的规模增长。综观全文,当当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4分)
本文是一篇有关当当网成功经验的新闻报道,其报道内容科学、客观、公正,你认为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5分)
商业要发展,其决定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文章后半部分只就当当网如何“改善用户体验”进行评说,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