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量(公斤)
| 年 份 |
粮 食 |
植物油 |
猪 肉 |
| 1937年 |
203 |
2.4 |
5.1 |
| 1960年 |
163.5 |
1.83 |
1.55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自然灾害的破坏
D.中苏关系的恶化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②③①④ |
下列各类企业中,与市场没有联系的是
| A.明朝的机房 | B.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
| C.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A.50年代束60年代初 | B.60年代束70年代初 |
|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19世纪晚期,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时务报》、时务学堂等新事物。它们宣传的“时务”主要是
| A.洋务自强 | B.维新变法 | C.民主革命 | D.学习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