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
B.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
C.“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了。
D.“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对“红叶”的领悟分两点:第一点是说“秋天到了”;第二点是诗人的最新感受,即“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两点如鸟之双翼,大大升华了诗的思想境界。
B.此诗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个镜头,所抒发的是诗人瞬间的一种感受,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
C.《红叶》颇有古人绝句、小令般的风姿,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更难得的是诗中有迥异于前人的新发现。
D.沙白写诗,很讲究精炼,其诗歌语言常节省到“字不得减”的地步。但只有在节省语言的同时充实诗的意蕴,才能打动读者。《红叶》就是这样的范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写了一首诗给他。欧阳修以这首诗作答。颔联通过什么手法描绘“橘”和“笋”的形象的?请作简要赏析。
情感跌宕起落,是此诗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本诗上片写梦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3分)
②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晨起
[元]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2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