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会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阅读、观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让我们以俄、美、日节点事件为例进行解读。
【雕塑凝聚历史】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⑴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
【图片定格历史】

⑵《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哪一场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法令?该法令的颁布有何意义?
⑶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著作浓缩历史】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⑷材料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日本在近代一次次发动侵华战争,给我们留下太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材料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3)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四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西汉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2)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198页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四康熙曾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91年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4)依据材料四,指出康熙认为的最重要的守国之道是什么?举一例说明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之路】
材料一:面对外国的侵略势力和在国内起义中遭受蹂躏的土地,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帝国想要生存就必须进行改革。从1860年到1895年,清朝当局尝试构建一个高效、仁慈的儒家政府,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采用外国技术来加强国力……(改革运动的)领导者们一方面保有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寻求稳定的农业社会,另一方面兴建现代船厂、修筑铁路、建立武器工业、开办高炉炼钢厂,并创立学院培养专业科技人才。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从1860年到1895年”的这场改革是什么?据材料分析该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这场改革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何影响?
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二,说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有何影响?
【革命之路】
材料三:

图一攻占冬宫图二南昌起义
(4)图一与图二所示事件表明俄、中两国无产阶级革命所走的革命道路有何共同性?结果有何不同?
(5)你从上述中俄的历史中可获得什么启示?

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总能让人想起那些峥嵘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歌曲二酸枣刺,尖又尖,敌人来到黄河边,当壮丁,上前线,能打敌人的是好汉,王老二,李老三,你我都是好青年,张大哥,王大哥,大家都是好小伙。你拿刀,我拿枪,牵起手来打东洋,你放哨,我站岗,防止日寇汉奸进村庄,夜里打,白天藏,游击队的好处就这样,说打就打,说干就干,大家出力才是全面抗战。
(1)据歌词内容,说说上面两首歌各出自哪一革命战争年代?
(2)结合歌曲一和歌曲二,说说人民革命最后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 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材料二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约组织建立的目的。(1分)
(2) 材料二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2分)
(3) 旧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其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