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还有大量石斧、石凿、骨耜等工具。
材料二:在河姆渡的墓葬里,随葬品少,而且没有多大差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半坡、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了什么样的经济生活?
(2)请从材料一中提炼两个信息
(3)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人们之间怎样的关系
(4)请写出一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的共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兴趣小组入手来探究明清帝国的繁荣与危机,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设计。请你根据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7分)
⑴ 在研究加强专制统治方面,我们选择了两位帝王,请帮我们把所缺内容完成。(2分)

帝王
措施
评价
明太祖
加强君权统治,如①
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清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

⑵ 在抗击外来侵略方面,我们以郑成功为例,请你介绍一下他的主要贡献。(1分)
⑶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请列举清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三种方式(3分)
⑷ 马克思曾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请说出清政府“不顾时世,安于现状”而采取的国策。(1分)

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们的统治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地方推行
①。经济和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全盛时期。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民族关系上,两次派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材料三: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关系上,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各民族“和同为一家”。……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③”。
(1) 请将上述三则材料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①②③
(2) 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和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什么?在对待哪一问题的态度上却截然相反?(2分)
(3) 材料三中“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请写出一例史实。(1分)
(4) 综上所述,秦、汉、唐三朝的统一离不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励精图治,而统一又为三朝文化的昌盛、辉煌奠定了基础。请写出一例唐朝的世界艺术宝库。(1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问:这场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一个国家?该国以“新政”来救治经济危机,请问“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不同点是什么?如何正确评价“新政”?

14~18世纪,在欧洲大陆先后掀起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纷纷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形成。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危机日益严重,一场世界性战争如箭在弦。
材料二: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你们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说法,在二战初期,西方某些“智者”正是验证了中国的这些古老的说法,他们做出了很多可笑的历史表演。请回答:
材料一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指什么?导致这场世界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中“慕尼黑做出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们”和“我们”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结合材料三,请用二战前后的史实说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教训。(各自至少选取两个史实进行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