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秘密》,按要求做题。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查字典,结合语境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或者解释。(4分)
注拼音:菲薄   薄(      )               悲悯  臂(      )
解释:不谙世事 谙:                        疑义  疑: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 )和第(  )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5)短文主要描写小男孩的语言、          ,表现了他是一个      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 文 在 线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精神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你的想象力,魏格纳发现了这个现象,心情会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你对魏格纳有怎样的评价,请简单谈谈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二天一早,他( )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证明。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 )费心机
(1)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
(2)“枉费心机”的意思是( )
A.千方百计地谋划。 B.白白地耗费心思。
(3)短文中的“这个想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转述语,请根据你的想象把教授的语言写下来。
教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优
________
竹,是极其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宝藏”。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坚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竞相被历代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看不见却又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的空气;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______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属于第________种解释。
(2)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4)文中画“”的句子是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课 文 在 线
以前,我只(就是说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③茎上长叶柄(bǐn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jīng)上。
爬山虎的脚触(cùchù)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zháo 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为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选项。
(2)第一自然段中①~~ 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列,
正确的顺序是()--()--()--()。(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3)把描写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动词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爬山虎多长时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选文,发挥你的想象,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好吗?
(6)读了本片段,你知道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动词。
(2)“一把”表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    )   紧——(    )
(4)“一脚一脚”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