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 A.鸦片战争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 C.戊戌变法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种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服徭役、兵役。”中国古代的这种土地制度:()
| A.是整个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
| B.以国家握有大量的土地为前提 |
| 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存在的基础 |
| 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反映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特点 |
| B.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中的农民劳动积极性 |
| C.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男女分工明确 |
| D.棉花种植普及,棉布已经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
| A.高炉冶铁 | B.炒钢技术 |
| C.灌钢法 | D.水力鼓风冶铁 |
据古籍记载: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可灌溉,亦可排涝。此记载所涉农具出现于()
| A.西汉 | B.东汉 | C.唐朝 | D.曹魏 |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 A.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
| 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
| C.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
| 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