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
A.“有知识,才有智慧” | B.“认识你自己” |
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D.“美德即知识” |
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A.丞相 | B.监察官 | C.内阁首辅 | D.军机大臣 |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
C.丞相掌握大权 |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
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解释西周宗法制。这里的“天”是指()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D.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