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会权威 |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沦陷区经济的性质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 B.资本主义经济 |
| C.殖民地经济 | D.资本主义经济和殖民地经济 |
由私人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 B.洋务运动期间 |
| C.戊戌变法期间 | D.清末“新政”期间 |
下列不属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的是
| A.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刺激 |
|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清政府采取奖励工商业的做法 |
| D.收回利权运动的促进 |
甲午战前,在内地创办的许多企业大都在香港注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 | B.为摆脱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
| C.便于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 | D.香港的对外交通便利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
| A.一战期间 | B.甲午战后 |
|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