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表中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结束 |
|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宣告确立 |
| C.国家根本大法和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
|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宪政基础奠定 |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 |
| 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
| 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 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 |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 B.晚清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 |
| C.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
下图为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图中各项税收变化情况不能说明
| A.小农经济衰落致使农业税锐减 | B.工商税逐渐成为国家税收的支柱 |
| C.明代税赋支付以白银为主 | D.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
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到:“汉朝创业之主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僚。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另一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乞食,黥布与彭越曾为盗。”对这一现象分析最准确的是
| A.汉朝的选官制度致统治基础扩大 | B.农民战争基本上摧毁了世袭贵族势力 |
| C.汉朝开启中国平民政治时代 | D.平民参政使汉代社会矛盾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