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 |
C.“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
D.“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
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1850年的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
C.贵族乘火车出行 | D.官员按等级就座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该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用品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 | B.一五计划实施 |
C.三大改造完成 | D.对外贸易扩大 |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全方位”是指
A.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
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
C.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
D.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采取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 |
该图是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立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它较早崛起。它是
A.深圳 | B.珠海 | C.汕头 | D.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