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
A.文人画 | B.山水画 |
C.花鸟画 | D.人物画 |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
监察制度始终贯穿中国古代的政治建设。西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申候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得民心者得天下 |
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 D.顺乎天而应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