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80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加。这一变化: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趋向缓和 |
B.表明中国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完全认同 |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
D.表明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
政策 |
名称 |
1947年5月 |
设立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980年3月 |
设立经济特区 |
深圳特区 |
1997年7月 |
设立特别行政区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的两种梦想推动的:一是爱国主义者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社会底层的农民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是在:
A.土地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的激进表现是:
A.推翻北洋政府统治 | B.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
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