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以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密令
材料2 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考虑再三,认为尊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尊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3 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
——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
材料4 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
——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摘自《在华使命》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结合材料1、材料3,指出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有何共识?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2)从材料2看,中共对“北移”存有顾虑,它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
(3)结合材料3和材料4,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的原因。这是否表明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

材料1 (德皇威廉二世谕外交大臣布洛夫电报)“我已电告沙皇:‘华人攻击山东德国教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我相信根据我们彼得霍甫谈话,你必定赞成我派德舰队到胶州,因为它是惟一能作为对暴徒采取行动的基地,……’沙皇立刻答复如下:‘……我既不能赞成,也不能不赞成……’。”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2 (德国驻俄大使拉度林给德首相阿伦洛熙电报):“……它现在只能对陛下政府表示感激,因为有了胶州湾的占领才使旅顺口、大连湾的迅速占领成为可能,否则在这方面就难于找到一个口实……这对俄国的东亚政策是绝对必要的。”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3 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此外……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可另设应行防护办法;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使用。
——《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请回答:
(1)“华人攻击德国教会”是指什么事件?德国对此事件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1、材料2,分析俄德在亚洲的关系与在欧洲的关系相比有何不同?德国在山东的行动对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3分析,英国从租借地得到了哪些权益?有何影响?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比日本早,但步伐缓慢,始终没能实现近代化,试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方面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进程。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19世纪中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试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分析促成“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因素,并说明“制度”变革的结局及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