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
材料二 :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3)材料三中哪一项措施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4)请结合材料三说说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5)请用一句最简洁的语言来评价改革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舟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晚唐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此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地图判断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什么?(写古代地名,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对应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2分)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1分)
(2)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2分)写出当时的闻名世界的大海港。(1分)
(3)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步辇图》(此图是唐代名画,描绘了松赞干布派出使者求娶文成公主的盛况)
请回答: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历史上称她的统治是什么?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图作者是谁?《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皇帝是谁?文成公主的和亲对汉藏两族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 郝庆去《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的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胡锦涛2010年5月24日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时美国对新生的中国是什么态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发生于1972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件事使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长期阻碍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美通过哪些组织正在“……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请至少写出一个)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2013年,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逾1972.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6.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40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自台湾进口156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新华网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是中国哪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