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 郝庆去《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的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胡锦涛2010年5月24日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时美国对新生的中国是什么态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发生于1972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件事使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长期阻碍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美通过哪些组织正在“……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请至少写出一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
②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
③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
———《史记》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筐天下。
———《论语》
材料三春秋无义战。
———孟子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 “孝公”指哪国国君?
(2)“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2分)
(3)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
(4)请列举“秦王”为捍卫“扫六合”的胜利果实而采取的措施两条。
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方法。在比较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在比较中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什么?
(2)这两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你从这两个王朝的灭亡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 泉城广场齐鲁文化长廊中有12尊山东历史名人雕像,其中有四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孔丘、孙武、墨翟、孟轲。
(1)材料一中“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什么?(2分)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并说出其主张有哪些。(3分)
(3)墨翟(墨子)是哪一学派的著名思想家?(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