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的步步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图方框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泉州某中学开展“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阅读上面的形势图,请你完成:
(1)根据“春秋形势图”指出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霸主是谁?
(2)观察地图,找出春秋时的哪一个国家分裂为战国时的赵、魏、韩三国?
(3)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外交斗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采用什么战术对抗秦国?秦国又采取什么策略对付六国?
(4)春秋战国时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根据材料请指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2)卫鞅的主张体现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材料三: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②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④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私有制。⑤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⑥统一度量衡。
(3)假如你是当时秦国的新兴地主阶级,你满意吗?为什么?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哪一条?
(5)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请问: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一社会制度?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3)你从材料二中获得了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世界大战的销烟早已逝去,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
【探究战争根源】
材料一:
(1)图一片中以德国为主导的是哪一军事集团?结合材料,概括图片二中德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2)有人认为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是材料二中条约的制裁,这一“条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德国发动二战与哪一事件有关?
【重温战争历程】
(3)图片十一被称为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它是哪一次战役?图片十二所示的战役在二战中有怎样的地位?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
参战国 |
持续时间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员 |
伤亡人员 |
直接经济损失 |
一战 |
30多个 |
4年多 |
15亿 |
0.7亿 |
0.3亿 |
1805亿美元 |
二战 |
60多个 |
6年 |
20亿 |
1亿 |
0.7亿 |
4万亿美元 |
材料四: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宣称: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结合材料四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为双方务实合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作为世界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崛起令人深思。
材料一: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它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
(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哪一文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文件的颁布对战局的影响。
材料三: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摘自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材
(3)材料三中的“该法”指哪部法律文件?依据材料判断“该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4)综上所述,美国的崛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至少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