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作答
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些地名的由来从历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1)这些地名的由来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
(2)西周的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3)请解释这种制度有何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东晋的兴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2分)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1分)
材料二: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1分)台湾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
材料三: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声称美国重新致力于亚太事务的广阔愿景: “我们在该地区永久的利益要求我们在该地区永久存在。” “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我们要在这里呆下去。”紧接着美国高调出席东盟峰会,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如出一辙。
(3)纵观历史,为实现其称霸的野心,一战以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是什么?(1分)
(4)综合三个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五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2.5
2.1
2.2
3.1
5.2
9.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他们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分)
(2)梁启超为实现19世纪末的政治梦想的实践是什么?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分)
(5)从材料五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6)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1分)

(7分)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剖析】习近平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表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①________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在参观帖木儿家族历史博物馆时看到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习近平指着地图右边的一处地方说,那里是② ,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
上文中①②处应填写的人名和地名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2分)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以上发明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的是(填写字母)?(1分)
【史料分析】
材料一: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材料三:见右图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1分)
(5)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外关系史中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1分)
【历史感悟】
(6)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与俄国(苏联)的关系更显得变幻多端、色彩斑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打响后,俄国人再也不愿意站在门外看热闹了,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向英法两国表示对于“有关欧洲共同利益”的要求,愿意与英法携手合作。……1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
(l)材料中“战争”和“最大的利益”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李大钊:“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和毛泽东共同颂扬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开创性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在结束对德作战整整3个月后,苏联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援助,也为反法西斯盟国最终击败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诺言”是在哪次会议上承诺的?为了履行“诺言”苏联又采取了怎样的实际行动?
材料四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

实现和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今的台湾,当时吴人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上就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七世纪,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从那时起大陆居民也开始迁居澎湖地区,其后逐渐向台湾本岛发展.
──《台湾志略》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渍,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四: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三国时就已经有了联系,从那时台湾就已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史上加强对台湾管辖的事例?
(2)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此后台湾得以重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自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材料三、四涉及到的两个国家在解决统一的问题上分别主张采取什么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有何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