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A.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 |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
C.Ba(OH)2·8H2O(s)+2NH4Cl(s) ====BaCl2(s)+2NH3(g)+10H2![]() |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
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一氧化碳 | B.1moL碳和2moL碳 |
C.1moL乙炔和2moL碳 | D.淀粉和纤维素 |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B.质量之比为3︰2![]() |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
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为
A.16:9 | B.23:9 | C.32:9 | D.46:9 |
某不纯的烧碱样品,含Na2CO3 3.8%(质量百分含量)、H2O 5.8%、NaHCO3 0.004%。取m g样品溶于40 mL 2 mol·L-1的盐酸后,并用 2 mol·L-1 NaOH溶液中和剩余的酸,在蒸发后可得干燥的固体的质量为
A.4.68 g | B.5.58 g | C.2.34 g | D.2.34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