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 |
|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
|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
|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
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 跨了”什么?()
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②1688年的“光荣革命”
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责任制内阁形成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2004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这反映出()
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选举权
③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断增强
④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活动频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表明其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
| A.虽然“临朝不理政”,但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 |
| B.代表英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 C.无所事事,只是其个人行为 |
| D.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处理国家大事 |
《大国崛起》中对某一历史文献如此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该历史文献应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