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问题。
图中②地形区为( )
| A.华北平原 | B.四川盆地 |
| C.渭河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
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
|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
|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
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
|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
|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
|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
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17时—次日7时 | B.7时—当日17时 |
| C.16时—次日8时 | D.6时—当日18时 |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
市德班召开。右图为甲地高大的“瓶子”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
持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班的昼长时间长于约翰内斯堡 |
| B.德班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约翰内斯堡 |
| C.德班的太阳辐射量大于约翰内斯堡 |
| D.德班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约翰内斯堡 |
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瓶子”树能体现出甲的地理环境()
| A.全年干旱少雨 | 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
| C.干湿季节明显 | D.全年高温多雨 |
关于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是因为太阳辐射量近年来持续上升所致 |
| B.全球变暖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下降所致 |
| C.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大量植树造林所致 |
| D.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保温效应过度增强所致 |
12月11日德班当地时间下午5:00,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此时的北京时间为()
| A.12月11日11:00 | B.12月11日23:00 |
| C.12月11日7:00 | D.12月12日3:00 |
读图回答问题:
上面四幅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A | B.B | C.C | D.D |
上面四幅图中夜晚气温最高的是()
| A.A | B.B | C.C | D.D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与北美卡特尼娜飓风是同一半球同一种天气系统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图中与引起重庆夏季出现连晴高温伏旱天气的是同一半球同一种天气系统的是
()
| A.A | B.B | C.C | D.D |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新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48—50题该厂产品可能是
| A.化工产品 | B.电子产品 | C.建筑陶瓷 | D.生物药品 |
该工厂布局首先考虑靠近
| A.海港 | B.航空港 | C.公路枢纽 | D.铁路枢纽 |
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利于企业
| A.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
| B.缩短产品研发的时间 |
|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
| 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