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②,人民给③,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④。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⑤。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⑥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⑦,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②辟:开垦。③给:富裕 ④万家:这里指一万户的俸禄。⑤馁(něi):饥饿。⑥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⑦饰诈:掩饰,欺诈。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遗留 |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
C.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是:表判断 |
D.誉言日至誉:名誉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B.躬耕于南阳 |
C.胡不见我于王 |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下面对齐威王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齐威王实事求是,当听到近臣对两位大夫一毁一誉,他没有被迷惑,亲自派人了解真相。 |
B.齐威王赏罚分明,了解真相后,他封赏即墨大夫,处死阿地大夫。 |
C.齐威王从严治国,群臣才不敢弄虚作假,人人都恪尽职守,齐国强大起来。 |
D.齐威王意气用事,处死阿地大夫后,连带处死了受贿替阿地大夫说好话的人。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 ①,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 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 ③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 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亦不 详其姓字 详:知道 |
B. |
其言兹若人之 俦乎 俦:辈(同类) |
C. |
人避之,莫敢 诘 诘:质问(责问) |
D. |
先生文章 名一时 名:名气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因以为 号焉 故自 号曰醉翁也 |
B. |
或置酒而招之 今 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
C. |
有宠奴常乘和车 以出 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
D. |
假他事削其籍 以归 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 |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②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②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 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 的高尚品格。
③两文都写了主人公 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选自林嗣环《口技》)
王大将军①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王大将军:王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宾客意少舒
②几欲先走
③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
④帝令取鼓与之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人 皆 多 有 所 知 唯 王 都 无 所 关 意 色 殊 恶。
(4)两文都展现了主人公的技艺,甲文通过描写表演者模拟一家人入睡、① 的生动情景来展现其技艺,乙文则是通过描写王敦② 一事来展现其技艺的。
(5)两文的画线部分都从观众的反应这一角度来表现主人公,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并分别说出其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 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 ②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 ③下相国,相国酂侯 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 ⑤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 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 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伯:同"霸"。②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④酂侯:即萧何。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谓为 信然
②此人 可 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患在人主不交 故也
④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 亡绝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②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 与亮友善 |
君 与俱来 |
B.凡三往, 乃见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C. 其有意称明德者 |
其如土石何 |
D.皆待贤人 而成名 |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
(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 。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 。
(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
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g):赐,赏赐。
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必躬诣之:
②明日诣学:
③姚公乃使人迎之:
④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
②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
(3)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
(4)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 的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多获全济
②甚异之
③见许
④朝议令善明举人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
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B.为之叹息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刻舟求剑》) |
C.善明以母在虏中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捕蛇者说》) |
D.痛悼于怀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治水必躬亲》)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
① ②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