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 ①,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 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 ③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 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亦不 详其姓字 详:知道 |
B. |
其言兹若人之 俦乎 俦:辈(同类) |
C. |
人避之,莫敢 诘 诘:质问(责问) |
D. |
先生文章 名一时 名:名气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因以为 号焉 故自 号曰醉翁也 |
B. |
或置酒而招之 今 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
C. |
有宠奴常乘和车 以出 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
D. |
假他事削其籍 以归 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 |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②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②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 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 的高尚品格。
③两文都写了主人公 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危急存亡之秋⑵俱为一体⑶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 B.欲报之于陛下也 |
C.愿陛下亲之信之 | 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并解释相应的意思。
答: 成语1解释:成语2解释: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①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②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③,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④。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⑤,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⑥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注释】①盐酪:指食盐等物品。 ②麻拂:除尘工具。 ③衲袍:僧袍。 ④扃:jiǒng关闭。⑤营营:指内心忧虑的样子。 ⑥方寸:内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则市盐酪径归 ( )(2)吾几为子所累( )
(2)不衣而出( )(4)适遇一人过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越数日见之(指代富人) | B.问之(指代刘先生) |
C.出则锁之(指代门) | D.即解袍与之(指代路上遇见的人)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文中刘先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伐竹取道()(2)不可久居()
(3)佁然不动()(4)斗折蛇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联系短文谈一谈
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释】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出 (限断三处)
上 自 为 太 子 受 《尚 书》 于 桓 荣 及 即 帝 位 犹 尊 荣 以 师 礼。 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B.帝以郁为侍中 策之不以其道 |
C.良久乃去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D.而悉以租入与之 人不知而不愠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结合汉明帝和宋濂的行为,说说古人在尊师方面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夫韩、魏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
B.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C.与臣而将四矣上使外将兵 |
D.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 |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唐雎出使不辱使命,他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