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 ,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 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 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 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亦不 其姓字      详:知道

B.

其言兹若人之 乎   俦:辈(同类)

C.

人避之,莫敢      诘:质问(责问)

D.

先生文章 一时    名:名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以为 焉             故自 曰醉翁也

B.

置酒而招之           今 闻无罪,二世杀之

C.

有宠奴常乘和车 出      威天下不 兵革之利

D.

假他事削其籍 归        以是人多 书假余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②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②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   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   的高尚品格。

③两文都写了主人公   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三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狼》)
D.先帝不臣卑鄙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
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追者曰反()②库无,仓无粟兵()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亲贤臣,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亲贤臣,小人()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翻译段中划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填四个字)的建议。
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i):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i):携带。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之() 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2)于公大() 恨:A.遗憾,后悔 B.不满 C.通“很”。违逆,不听从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曰:“已去。”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凡三往,乃见。因人曰 ( )(2)欲大义于天下()
(3)于是与亮情好密 () (4)诸君勿复言()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犹鱼有水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而: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佣者笑应曰(《陈涉世家》)
C.因:高祖之以成帝业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于:曹操比袁绍侍卫之臣不懈内(《出师表》)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在对策中,诸葛亮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作了哪几方面的规划?你最佩服他哪一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