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形成句式相似、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身陷逆境,你都可以走进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神交,来净化心灵,升华灵魂。名利双收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通达,获得淡泊的心境;
, ;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可以品味“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睿智,保持头脑的警醒; , 。
名著简答题。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相关情节。
答:宝玉和紫娟说了几句话后一头热汗,满脸紫胀,眼珠发直,口角流津,贾府上下一片忙乱。请简述紫娟设计试探宝玉正心的故事。
答:
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言外之意:
应对:
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右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标志。此次亚运会的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向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发出了“一起来,更精彩!”的号召口号。请结合这一口号和画面内容,写一段话,阐释标志的含义。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篇第二》
(2)法制网北京2011年8月26日电记者于呐洋 8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隋明太委员建议,应当把“常回家看看”的伦理道德要求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隋明太认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同时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城乡空巢家庭已超过50%,将“常回家看看”作为赡养人的道德义务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立法上的与时俱进,符合国情民意。
请你结合《论语》中关于"孝"的观念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话,来阐明隋明太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
。
阅读下面三则新闻材料,在分析材料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自拟标题,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9分)
温江村,地处广西天等县的偏僻山村,只能靠天吃饭,贫穷逼迫着想改变自己未来的年轻人走出大山。然而,低学历低技能使他们只能从事待遇很低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他们的都市化消费。从温江村到广州、深圳闯世界的年轻人,不少选择以抢夺他人财物的方式在城市立足。一个3000人的村庄,有100多个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因抢劫入狱。
(摘自《人民日报》2011年09月28日,有删节)
作为劳务输出第一大省,河南外出务工青年达1700万,大都面临就业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问题。为此,团河南省委书记侯红亲赴广州,和团广东省委书记陈东签订了《关于豫粤两省推进河南驻广东团工委建设工作协议》,并开展有益的活动——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把驻外团工委建成青年农民工可以依赖的家。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08月24日,有删节)
刘明,是湖南常德桃源县的一个青年农民。在广州打工时,他从服装厂车工、酒店服务员,一步步做到了酒店主管。刘明看到工友们工作之余,不是逗留在路边的黑网吧,就是泡在赌博的游戏厅,深有感触。2006年,他辞掉酒店经理的职位,自己掏钱,创建了工友俱乐部——“心灵之约蓝吧”。该俱乐部创办《草根》杂志,开办职业培训班等。
(《长沙晚报》2011年10月1日,有删节) 题目: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