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概括这两阕的主要内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词人说“望”,写的内容却远超出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词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所写景象存在于想象之中。这样写有何妙处?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内在含意。
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③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duó):远行车马上的挂铃。②驿:古代供官府人员旅途中休息、住宿之所。③杜陵:指作者的故乡。下列能准确表现深秋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鸡鸣枳花开凫雁 | B.霜槲叶落凫雁 |
C.霜槲叶落枳花开 | D.晨起鸡鸣杜陵梦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题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咏史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前面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题目。
【甲】 使至塞上【乙】 渔家傲
王维范仲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以上两首诗词描写的都是塞外秋景,“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两首诗词中都提到“燕然”,这个典故与东汉的窦宪有关,用在诗词中均暗含有意思。
两诗在景物描写方面各有特色。甲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诗
里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较好地抓住了塞外风光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塞外的奇异风光。
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完成题目。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
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