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T、R为两种常见的用途很广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且在潮湿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固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D: R: 。
(2)按要求写下列反应方程式:
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
向N中通足量C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D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简述检验气体C的方法: 。
以下是一些元素的信息,其中有一种元素不在短周期。根据信息完成问题:
元素A |
元素B |
元素C |
元素X |
元素Y |
元素Z |
单质是一种常见金属,与元素X形成黑色和砖红色两种化合物 |
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 |
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与X反应能生成两种化合物 |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能形成双原子阴离子 |
单质为双原子分子,结构中![]() ![]() |
阳离子就是一个质子 |
(1)写出A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B、C、X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离子符号表示)。
(3)化合物YZ4B化学键的类型是,检验该固体化合物中阳离子的实验的方法和现象是。
(4)A元素的单质在潮湿空气中锈蚀生成绿色物质,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锈蚀过程 。
(5)常温下,工业上用惰性电极在电解槽中电解100 L 1.5mol·L-1CB的水溶液时,两极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计算电解后阴极区溶液的pH=(假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
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
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
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某
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
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试剂1是。
(2)加入KSCN溶液后,在未加新制氯水的情况下,溶液中也产生了红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3)在实验中发现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甲、乙、丙三位同学首先进行了猜想:
编号 |
猜想 |
甲 |
溶液中的+3价Fe又被还原为+2价Fe |
乙 |
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 |
丙 |
新制的氯水具有漂白性,将该溶液漂白 |
基于乙同学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有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不一定填满,也可以补充)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某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加入药品前应先。分液漏中应该装(填:盐酸或硫酸)。
D装置的作用是。
(2)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称装置前后质量的变化。
工业上用重晶石(BaSO4)制备BaCO3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高温煅烧还原法、沉淀转化法等。高温煅烧还原法的工艺流程可简单的表示如下:
已知:BaSO4(s)+4C(s)=BaS(s)+4CO(g)△H="+571.2" kJ•mol-1
Ba(s)+S(s)+2O2(g):BaSO4(s)△H=—1473.2 kJ•mol-1
Ba(s)+S(s)=BaS(g)△H=—460 kJ•mol-1
请回答:
(1)工业上煅烧重晶石矿粉时,为使BaSO4得到充分还原和维持反应所需的高温,应采取的措施是。
(2)沉淀转化法制备BaCO3可用饱和Na2CO3溶液将BaSO4转化为BaCO3:
BaSO4(s)+CO2-3(aq)=BaCO3(s)+SO2-4(aq)
则:在实验室中将少量BaSO4沉淀全部转化为BaCO3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步骤为
(3)与高温煅烧还原法相比,用饱和Na2CO3溶液沉淀转化法的优点主要有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8,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已知:W、X各自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X的氧化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3)Y的某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强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Z-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5)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写离子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