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向上海的总领事馆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1913—1919年在中国的美国外交官)
材料二:今本危急存亡之秋,又有“五四”运动及各省响应。……平民之思潮,乃吾人所立国。……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
——《恽代英日记》(1919年7月5日)
材料三: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1938年10月)
(1)材料一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五四运动从学生运动向平民运动转化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平民思想产生的背景。
(3)材料三中“十五个月经验”中最主要的经验是指什么?毛泽东所讲的“最后胜利”会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4)以上三则材料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政治的主题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给宋代城市设计解说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咸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及其绘画形象地再现了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譬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春联二中的政策有“暖人心”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对的是什么,即思想家们的矛头对准什么?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