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 A.平均分配土地 | B.产品上交国库 |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兴办学校教育 |
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
|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
| C.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 D.扩大了国家疆域 |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
|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
|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
| C.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
| D.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
历史学习中存在“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正确“历史结论”的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始终发挥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 |
| B.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 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
|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
|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
|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
|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