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
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
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孔子受到了许多诸侯的拒绝和同时代人的嘲笑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的宣传方式不利于新旧相替 |
B.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
C.他的思想主张不利于稳固统治 |
D.他的行为方式独立特行遭人忌恨 |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州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 |
|
州/州 |
府、直 |
||||||
隶州 |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C.君权至上的后果 |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B.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
C.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
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
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