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回答问题。

1.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 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 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证障平等
C. 定期召开三级会议 D. 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2.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 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 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A. 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 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 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 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表2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

C.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