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纳粹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③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④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远东国境,根据斯大林的指令,已经用钢筋水泥加固,并且由勇敢的拥有优良装备的远东苏军和强有力的太平洋舰队守卫着。党以及政府除了完成这种难于攻破的防卫态势外,还对远东地区的农业交通、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进行异乎寻常的开发。
——1936年11月11日苏联真理报社论《社会主义在东方的胜利》
材料三:1935年5月,日本开始在中蒙边境不断向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挑衅。为了使日本陷入中国战场而无法北进苏联,苏联加强对华援助。……1941年4月13日,苏联为了避免同日本冲突,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是苏联又一次拿别国的领土与主权做交易,条约签订后,苏联对中国的秘密援助也在不断减少,并逐步趋于停滞。而且,苏联为了遵守条约,迟迟没有对日宣战。只是到1945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日本败局已定时,为了争取实现与英、美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对日作战的条件,苏联才对日宣战,与日本进行了20多天的正式战斗。     
——《世界全史》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在远东地区作了哪些准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从减少到最后停止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在二战中的行为。
材料四: “9.11”事件发生后, 恐怖主义危害人类, 破坏和平的罪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愤和反对。然而, 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 战火蔓延, 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 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 终于酿成了人类历 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 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5) 材料四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举两例说明这一最为惨烈的灾难前后, 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的? (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直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翻开新的一页。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权利法案》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三项制度。(3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次会议制定的?它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国家颁布的法律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4分)
(3)通过以上内容,指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2分)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 一1842年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一1895年
日本


1900 一1901年
德国等8 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成。”
材料三 1937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杭战。1945 年8 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 年10 月25 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
回答问题。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2分)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2 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6 分)

观察下列四个国家中央行政管理体制,回答问题。

(1)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
(2)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种政治体制曾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请举史实予以说明。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4)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回答:
(1)过演说词分析,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中占有何种地位?
(2)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
(3)在雅典,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什么关系?
(4)你是否赞成伯里克利演说的内容?请简要阐述理由。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3年12月17B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那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割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那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材料三后来,……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 (3分)
(2)材料一中第三项调查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3)材料二中“贫瘠的中国西北部”指的是哪里? (2分)为什么具有“革命乐观情绪”的“千千万万青年人”会聚集到这里? (2分)
(4)材料三中的“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 如何理解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