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中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 A.不结盟运动 | B.美、日、欧三足鼎立 |
| C.苏联解体 | D.中国开展多边外交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不仅及于各州,并直接及于所有人民。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 B.共和制原则 |
| C.人民民主原则 | D.联邦制原则 |
“这样做时,银行能控制许多公司,并能通过对有表决权股进行少量投资而维持自己的控制。因而,金融家开始在对经济生活的决定性控制方面取代了实业家。或者,换句话说,金融资本主义代替了工业资本主义。”上述现象最早发生在:
| A.18世纪—19世纪中期 |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C.20世纪30年代后 | D.20世纪40、50年代 |
“如果说16世纪之前,……那么这一时期,至少在大学法律系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接受了如下的学说,即教会和王权彼此独立,但相互呼应和支持……”文中学者“接受如下学说”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响:
|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 C.近代自然科技的发展 | D.启蒙运动 |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
| A.这一时期世界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
| B.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完全隔绝的 |
| 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深 |
| D.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操作着著名的“土高炉”,读着由当局准备的专业指导小册子,使用着原始的工具和原材料(包括垃圾桶、平底锅和栏杆),那些从来没有见过钢铁生产的市民们建起了原始的砖炉,开始出产质量很差的钢锭。材料最有可能在描述:
| A.一五计划 | B.社会主义改造 |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