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 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1—4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这一局面集中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 B.万有引力定律
C.主权在民思想 D.进化论原理

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许多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口号、标语等。下列口号接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民公社好 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科教兴国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回答1—7题。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遭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陈独秀、蔡元培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巧的是三人都属兔。当时胡适年轻气盛,为了抬高自己,曾向别人夸耀说,北大是由“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下列关于北大“三只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C.胡适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
D.胡适主张文学改革,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回答1—3题。
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
C.《山径春行图》 D.《松鹰图》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年)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回答1—3题。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折射出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专制皇权加强、“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议会至上,实行众治 ④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回答1—5题。
在2008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这最早体现在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B.关贸总协定中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 D.《北大西洋公约》中

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日,该国际组织宣布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中国的农业和能源建设。根据以上事实可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

A.世贸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贸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欧元使欧洲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受。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欧盟各国的经济实现了新的发展 ③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服务,四等企业卖产品”。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

A.关注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尽快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B.走自己的路,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强化制造业
C.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要用西方的产品与理念
D.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和谐,西方的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

2009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宣布把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气氛逆转。受此影响,日股跌0.6%,中国A股跌3.6%,港股跌1.78%,欧洲股市开盘至少下跌2%。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B.世界经济向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D.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