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的比比皆是 |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
《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
|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 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 |
| 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 | 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
| B.减少犁耕依赖 |
| C.生产日趋专业化 |
| D.注重精耕细作 |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鳃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
|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
|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
|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 | 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 |
|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 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 |
| 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 |
| C.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 |
|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