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初,陈独秀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公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他写这篇文章的主要背景是

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有如下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结合材料中的“发明”,请给该宣传材料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 B.资本家 C.工人 D.农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