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革命活动有所增加。
——《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8年,一位新天皇即位,他名叫睦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他的统治时期称为“明治”,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工业和金融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当时俄罗斯沙皇实施的“改组计划”的关键是什么?当时的俄罗斯政府还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这些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明治时代在“政治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有何特点?
(3)材料一、二的作者在论述19世纪的俄罗斯和日本改革时都采用了哪一历史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资政新篇》
材料二

同文馆旧址万木草堂
材料三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4)就上述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任选一例,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分析这一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

(3)据材料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对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四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4)据上述材料,在各国政府解决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方面,“道德”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材料二

中共七大会场中共十五大召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会议在中共思想史上有何突出贡献?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或建设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