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砸鱼
好冷的天啊,太阳冻得都发灰了。可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正是孩子们砸鱼的好季节。
我们村里的小胖水生,砸鱼的本事最大。太阳一下山他就嚷嚷:“砸鱼去呀! 砸鱼去呀!”不一会儿,七八个小伙伴聚拢来了。有的提着马灯,有的带着手电筒,有的背(bēi bèi)着鱼篓。水生扛着木榔头跑在前头。
小河早结了冰。冰层下面,隐隐约约看到鱼儿在游动。水生带领大家找了一个光滑透明的冰面,画上圆圈(quān juàn),做好标记。天一暗,我们就打开手电筒,点亮马灯。灯光引着鱼儿,鱼儿追着灯光,穿过水草,吐着气泡,朝着有标记的冰面游去。鱼儿越聚越多,大家把灯停下,鱼儿也停下了。水生高兴地朝(cháo zhāo)大家做了个鬼脸,举起木榔头,往下猛的一砸,“扑通!”冰面上砸出了一个大窟窿,只见一股水柱喷出来,那些鱼儿呀,活蹦乱跳地顺着水柱到冰面上来了。有趣极了!大家不顾手冻得通红,急忙把一条条银白色的鲜鱼扔进了鱼篓。
快快回家,让妈妈给我们做烤鱼吃去!
阅读训练
(1)我能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隐隐约约 活蹦乱跳
(3)读一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小伙伴砸鱼的过程,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冰面做好记号 → → →
(4)读一读描写水生砸鱼的句子,我能在句子中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5)读句子,仿照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不一会儿,七八个小伙伴聚拢来了。有的提着马灯,有的带着手电筒,有的背着鱼篓。
课文内容我了解。
“母亲经常对家里人说:‘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文章要反映的主题“ ”表明了母亲对财富的态度。“财富”指的是
课文内容我了解
(1)本文通过写小河摆渡人王老五由免费摆渡到收费再到捐款造桥 的故事,赞美了王老五,的美德。
(2)“摆渡人叫王老五,今年50多岁,他孤身一人住在河那间低矮的瓦房里,常年的起早摸黑和风吹日晒,使他那满是皱纹的脸变得又皴黑。”这句话是对摆渡人王老五的简要介绍。用线画出有关外貌描写的句子。说明王老五是个
(3)“王老五并不答话,只是呵呵地笑着。” 王老五面对人们的不理解,他并不理会,从他的言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并回答问题
进入南天门,通过一条“天街”,便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在这里,游人自然会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李白“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的名句。纵目四望,无限风光尽在眼底:众山似丘,大河如带;云雾飘忽足下,泰安古城恰似一个棋()盘闪现;时近黄昏,西望晚霞如胭();凌晨时分,东眺旭()日喷薄而出——这就是岱顶的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晚霞夕照、旭日东升四大自然奇观。此外,泰山还以奇松、异古闻名。
(1)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3)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
(4)玉皇顶的四大自然奇观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
(5)泰山还以什么闻名?____________
阅读并回答问题
黄山的云海真是奇,人若在云中,定会感到眼前之景绰约无比,自己似乎也飘飘然成了仙人。人到哪儿,云也到哪儿,甚至伸手可拉住它,仰脸可亲吻它。我为在光明顶见到它的婀娜多姿而赞不绝口,为在天都峰见到它的直铺深谷而惊叹不已,我更为日出时那滔滔的云海所震撼。
(1)解释词语:
绰约——婀娜多姿——
(2)这段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
(4)文章的第一句话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我了解
(1)本文运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以描绘黄山云海之神奇,生动形象,美不胜收,使人如临其境。
(2)有人说“到过黄山不看山”,学完这篇课文你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