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山地南北坡年降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 B.北坡较多 |
C.南坡较多 | D.难以判断 |
该山地降水最多的地方大约位于( )
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 |
B.南坡海拔1200米处 |
C.北坡海拔800米处 |
D.北坡海拔1200米处 |
该山地最可能是( )
A.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 |
B.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C.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
D.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
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背斜成岭 |
B.图示地区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
C.②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
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Ⅲ | B.乙—Ⅱ | C.丙—Ⅳ | D.丁—Ⅰ |
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
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
有关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
B.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唯一途径 |
C.降雪形成的冰川将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
D.降水成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
读图,回答24-25题。甲岩石为
A.侵入岩 | B.喷出岩 |
C.变质岩 | D.沉积岩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⑤岩层年龄变老 |
B.Q为背斜构造 |
C.⑥岩层年龄比③岩层老 |
D.P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
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的原因是
A.降低线路坡度 | B.增加线路密度 |
C.通过更多山村 | D.增加线路长度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1-22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性 | B.垂直地带性 |
C.经度地带性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