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外围虚线所示的箭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据图,完成14-17题:
人类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外在表现主要是:
①新材料应运而生 ②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③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④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 B.生态破坏 |
|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 D.水土流失加剧 |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
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过大 | B.草场退化和沙漠扩张 |
| C.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 D.洪涝灾害频繁 |
以下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1-13题:
|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 印度尼西亚 |
18.0 |
英国 |
13.6 |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 C.更优的自然环境 | D.更高的收入 |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
| B.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
| C.减轻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
| D.加重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
读右图,回答9-10题:
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 |
| B.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 |
| C.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 |
| D.特大城市数量最少 |
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降水明显减少
③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劳动力和科技是两个重要因素。读下图,完成6-8题:
下列工业部门和①最相符的是:
| A.服装鞋帽工业 |
| B.航空航天工业 |
| C.钢铁工业 |
| D.电子装配工业 |
与北方的甜菜制糖和南方的甘蔗制糖业最相符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投入的变化,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 A.④→①→② | B.④→②→③ | C.④→①→③ | D.④→③→① |
古诗《乡村四月》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据此完成4-5题:“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 A.季节性 | B.周期性 | C.地域性 | D.连续性 |
该地分布较为广泛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混合农业 | C.水稻种植业 | D.热带迁移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