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中分别是( )
A.①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
B.②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
C.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D.④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
读“某地区1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等温线分布图”(图8),此时乙地出现降水天气。完成问题。关于甲地半球位置及近地面气压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高压 | B.北半球、低压 |
C.南半球、髙压 | D.南半球、低压 |
造成乙地出现降水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读图,完成问题。
若图中的洋流造成沿岸地区降温减湿,则该洋流可能()
A.与另一寒流汇合形成大渔场 |
B.是南半球荒漠的成因之一 |
C.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 |
D.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东岸 |
图6是某大陆沿某纬线植被类型示意图,该纬线附近西风漂流几乎环绕全球。读图完成问题。①地的洋流是()
A.寒流,自南向北流 | B.寒流,自北向南流 |
C.暖流,自南向北流 | D.暖流,自北向南流 |
关于图示植被类型相关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
B.植被类型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 |
C.温带荒漠的形成与这里地处山地的背风坡有关 |
D.山地植被中可以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行走过程中他们看到如下特征:“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个山峰,其中一个山峰目测距离约2km(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此回答问题。该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是()
A.③ | B.④ | C.① | D.②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 |
B.乙处易产生泥石流 |
C.图中河流落差可能为45Om |
D.典型植被可能为常绿硬叶林 |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问题。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A.断层 | B.山岭 | C.背斜 | D.向斜 |
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