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下午,伦敦的天气相当阴冷。白金汉宫广场上,人头攒动,人群中间是一个用黑布蒙着的断头台。”……“一名衣着华丽的犯人被带到台前,双膝跪下。”……“只听一声令下,行刑者手提刀落,顷刻间犯人身首分离。”
材料二:“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三: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一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请回答:
(1)文中的“衣着华丽的犯人是谁”?在之前,是谁率领议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2分
(2)材料二的文字来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何时颁布的? 3分
(3)制定这一文件的目的和作用各是什么? 2分
(4)据材料三,“人的发现”、“地理大发现”分别指什么事件? 2分
(5)以该国为例,简要说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地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新时代即将到来。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巨人”有哪些?他们与欧洲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关?(1分)
材料二
(2)请为上面这幅图片拟一个合适的图名。(1分)图中标注的航线A是由谁开辟的?(1分)
(3)上述探险活动是由哪两个国家支持的?(2分)该事件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书
(1)根据材料一举出欧洲发生于14—17世纪的“首先变革人心”的史实。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下半期中国近代化“达到有形的物质”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指什么事件?材料二中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
(3)综合以上分析,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改革呼声】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历史抉择】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一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赁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4分)
【辉煌成就】
材料三 1928一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
年份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5 |
3 |
2 |
2 |
1 |
1913年和1937年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
(3)苏联能取得如材料三所示的成就,原因何在?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6分)
(4)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以上探究中可以得到哪些帮助?(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不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限制了王权?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材料二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概述材料二、三的相同主张。
随着外来侵略的加剧,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努力挽救国家,想要国家变得富强,而由此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分为了前后半期两个阶段,请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戊戌变法中谭嗣同被杀害,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他的牺牲说明变法改革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精神)?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用什么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请问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