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
C.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
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技术水平的高低 |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
C.是否有政府支持 |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 |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明初下令迁十四万户富豪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 B.维护了明朝封建统治 |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 D.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
C.商品流通不畅 |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