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题目。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初,范文正公(1)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2),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3)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何自陷朋党?”王质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1)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2)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3)扶病:抱病、带病。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或异二者之为 (2)士大夫莫敢往别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闻者为/之缩颈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2分)
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2分)
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
罅②,瀑见。 ……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
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心乐之()(2)山行之极观也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甲】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根据理解填空。
两文中的划线句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在开头交代了景物的______和游览者正式游赏前的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第一句侧重______从角度写景,【乙】文第一句侧重从______角度写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前人之述备矣()(2)连月不开()
(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
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圩-,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4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3麻(xiu),竹荫.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3)北堕小谭()(4)卷石底以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竹本固固:
(2)夫如是如是: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