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胡锦涛主席历史性的握手。这一握手再次开启了两党的对话。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两党平等谈判
D.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商鞅 B.杨炎 C.王安石 D.司马光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措施是()

A.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D.建立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最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 B.受西方侵略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A.都学习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取消了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管理
C.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经济体制改革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