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 B.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
C.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一书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儒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念 | B.董仲舒是这一新儒学的主要创立者 |
C.新儒学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灵感 | D.新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 |
东南沿海的倭患平息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廷开放福建漳州月港,“准贩东西二样”,规定民间商人申请文引,缴纳税银后,可从月港出发到东西二洋从事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对此评述错误的是
A.明廷隆庆元年开放了海禁 | B.月港的开放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 |
C.月港的开放强化了朝贡贸易 | D.明朝海禁政策并非自始至终推行 |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C.官府鼓励经商![]() |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