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B.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有历史洞察力的是( )

A.光明大道,前途无量
B.回光返照,走向灭亡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
D.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B.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外商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高科技产业 D.农业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