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他感慨的是
| 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 | 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 |
| C.官僚资本的势力庞大 | D.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
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标志性意义是
|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 私有制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王是一位货币收藏爱好者,右图是他收藏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纸币,面额伍仟元。从该图中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
| B.中国币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
| C.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日钞流通中国 |
| D.钞票印刷业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
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
| 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 |
| 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 | D.追求立宪的代表 |
在1993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开而不发,大批良田荒芜。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 A.市场不是万能的 |
| B.市场机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 |
| C.我们不必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
| D.这是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弱点和缺陷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