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A.没收官僚资本 B. 兴起“大跃进”运动 C.土地改革 D.优先发展重工业
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时间 |
事件 |
| 1900年 |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
| 1906年 |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
| 1930—40年代 |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
| B.唐朝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
| C.两宋时期城郊“草市”已经十分普遍 |
| D.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清时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
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
|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
|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
|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