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 B.越国以鄙(边邑)远 |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以为得之矣 |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
A.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 B.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
C.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 D.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
E.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翻译下列句子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给下列文言断句。(3分)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注】墐:jì埋。
(节选自《列女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匿之者,罪至夷夷:灭族 |
B.则昆弟无类矣类:幸存 |
C.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祠:供奉 |
D.废正义而行逆节哉逆节:违背节义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 乃使从者衣褐 |
B.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乃以卿礼葬之 斧斤以时人山林 |
D.尚谁为乎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
①吾不知公子之处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A.①②⑥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取材于《问说》)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人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kūn)钳(qián),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宜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越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疲弊。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疲弊,不忍出战,而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对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借指态度傲慢。 |
B.王长者,不倍德倍:背离,背叛 |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假如没有。 |
D.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B.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C.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D.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 |
失其所与,不知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长者也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回答下面题目。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乘 |
B.终已不顾回头看 |
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道 |
D.张良入谢表示谢意 |
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吾属今为之虏矣”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C.沛公安在 |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